大明的天空
MALACCA: The Sky of Majestic Ming
和谐街,马六甲人总喜欢叫她亲善街,是由打铁街 (Jalan Tukang Besi)、打金街 (Jalan Tukang Emas)、 和观音亭街 (Jalan Tokong) 三条街道连贯而成的街道。
这条全长不超过五百米的老街道,是最能体现一个马来西亚精神的象征。各大宗教并肩齐立,和谐在这老街上共处了两个世纪,就像是一个宗教的大本营。这奇妙的老街道在马来西亚是绝无仅有的,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多元文化的精彩绝伦之处。
我和大家姐、子翔、达达、振毅、国圳等人走在这条已有两百多年的街道上,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虔诚,因为这里不仅能够感受到神圣庄严的宗教气派,更让人有着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的神秘之感。这街道上,有一座堪称甲州最古老的印度庙,以及甘榜吉灵清真寺。在这两所古老的膜拜场所的不远处,又有著名的青云亭、三多庙和香林寺。可见这老街在两个世纪前已经是如此的“一个马来西亚”,各种不同宗教和谐共处,不分彼此,共唱着和谐太平的盛世歌谣。
咱们走着走着,来到了可谓马六甲华人的坐标—青云亭。这座金碧辉煌的古刹,相信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华人寺庙,由马六甲第一任甲必丹郑芳扬所倡建,建立于荷兰统治时期的公元1673年,至今已经历了三百三十多个春秋。
还未踏入着座古刹内,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华夏情。 |
青云亭的名字,取于出自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的“平步青云”,寄托了远渡重洋来到马六甲落地生根的华人对美满生活的祈愿。几个世纪来,各种华夏的古老习俗、古典文化都被永久封存在这所古色古香的古刹,香火也依然鼎盛。当我们踏入此亭的大殿,见到不少虔诚的善男信女在观音大士面前顶礼,处处香烟袅袅,充满着神圣庄严的气氛。
青云亭前得牌匾,牌匾上的字体姿态十分优雅。 |
大殿上的中心神龛,供奉着慈航道人—观音大士。 |
此亭的大殿中央神龛,供奉着最受华人社会尊崇的观世音菩萨,也正因如此马六甲人也称其为观音亭。除了观世音菩萨,大殿上也供奉着天后妈祖。祂是历代船工、海员、旅客、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。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巨大如山的风浪袭击而船沉人亡,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,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妈祖的保佑。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,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。相传郑和当年也在船舶上立了天妃神位供奉。侧殿和后殿上,也供奉着不同的神祇,如文昌帝、造汉字者仓颉、关帝圣君等,历代甲必丹和亭主的往生禄位也被供奉于此。
青云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膜拜场所,它曾是甲必丹的办事处,也是马六甲华人的文化、教育、政治和经济中心。它的核心地位,永远离不开马六甲的华人社会。
这所占地四万九千五百二十平方尺的古庙十分壮丽,建筑以福建省漳州和泉州的闽南风为主,巧夺天工的飞檐,远看就如展翅高飞的大鹏鸟,气势豪迈。亭里到处都是精巧华丽、多姿多彩的木雕、塑像、彩绘、楹联、书法等,保存功夫非常完善,让这座古朴的庙宇,处处飘逸着古雅的华夏风情。
屋顶上的雕塑色彩斑斓。看这些雕塑,并不是看死了数个世纪的标本,而是看呼吸了数个世纪的生命! |
侧殿的神龛上方都会有着充满艺术色彩的书法牌匾。 |
供奉着虎爷的神龛。 |
亭后的假山,充满典型的园林风,每个罗汉的彩塑都是栩栩如生,生动活泼,可爱极了。 |
甲必丹郑芳扬的画像,他身着的官服,依然是明代的汉服,而非满洲鞑靼的服饰。 |
无论是亭内还是亭外,都同样精彩。巧夺天工的建筑,像是一间活生生的博物院。 |
这座古刹顶上的飞檐,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鸟。 |
从青云亭的门槛步出,前方有一座盖着中国宫廷琉璃瓦的佛寺,这就是香林寺。我回到吉隆坡后,打开互联网寻找这佛寺的来历,原来此寺是金星法师为了纪念恩师香林老和尚而发心建造的,和青云亭有一段渊源。
香林上人,号“缘会”,是一位持戒成精严、宽厚待人的佛法实行者,一生慈悲为怀,方便利人。自1929年至1937年住持青云亭,感化了很多人学佛。香林上人所倡导的教育度化他人的方法是:德育重於智育,身教重於言教;在当时民风纯朴的马六甲,上人被誉为“万家生佛”,实在 是一个受之无愧的称号。
1937年,上人在青云亭圆寂,荼毗时,各界人士送殡行列,竟长达数英里。为了纪念上人献身佛教事业的盛德懿行。因此,将此间建筑宏伟的寺庙,取名“香林寺”。
香林寺共分为二层。从大门进入香林寺后,可以看到大殿上一尘不染。佛龛上可以看到佛祖和众菩萨沾花微笑解千愁的慈容,悠悠的梵呗声从佛龛中传出,仿佛眼前就是一片祥和的佛国净土。底楼大殿的左右方都有阶梯,循着阶梯,可以走上顶楼的大殿。大殿前方有一座宽大的阳台。
站在这个阳台上,我们可以观察到马六甲的天际线是如此的卓殊。眼前这片景色,不但像一首圆润质朴、深情委婉的古曲,更让人犹如乘坐时光机,回到了永乐盛世的那个年代。那些古老的屋脊上,依然遗留着远东当年那个文明古国的蛛丝马迹,使古城这片天空,更像是属于明朝那个遥远的年代的。
老房子上的屋脊,其实依然封存着六个世纪前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印记。我曾在欧阳珊的著作—《古城遗书》的<明朝的天空>里头,有阅读过关于这些古典建筑的相关名称:
书中也有提到这些“栋头”或“马背”并不是完全是圆的,有时候可以看到平直型、斧头型、火焰型的,因为这些栋头都是带有五行的含义。深信风水的华人就算翻越过重洋来到了番邦都不忘祖宗留下的瑰宝—风水,不但把风水融入墓园当中,其实就连在华人的日常生活中,包括家居摆设,建筑布局都依然离不开中国古老的风水。
所以,当你来到马六甲,仰望这篇古老的天空的时候,你就像回到了多年前早已瓦解崩溃的明王朝时代,让你为之着迷……
站在这个阳台上,我们可以观察到马六甲的天际线是如此的卓殊。眼前这片景色,不但像一首圆润质朴、深情委婉的古曲,更让人犹如乘坐时光机,回到了永乐盛世的那个年代。那些古老的屋脊上,依然遗留着远东当年那个文明古国的蛛丝马迹,使古城这片天空,更像是属于明朝那个遥远的年代的。
老房子上的屋脊,其实依然封存着六个世纪前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印记。我曾在欧阳珊的著作—《古城遗书》的<明朝的天空>里头,有阅读过关于这些古典建筑的相关名称:
“根据中国传统观建筑的叫法,墙叫‘山墙’,圆顶称‘栋头’或‘马背’。”
书中也有提到这些“栋头”或“马背”并不是完全是圆的,有时候可以看到平直型、斧头型、火焰型的,因为这些栋头都是带有五行的含义。深信风水的华人就算翻越过重洋来到了番邦都不忘祖宗留下的瑰宝—风水,不但把风水融入墓园当中,其实就连在华人的日常生活中,包括家居摆设,建筑布局都依然离不开中国古老的风水。
所以,当你来到马六甲,仰望这篇古老的天空的时候,你就像回到了多年前早已瓦解崩溃的明王朝时代,让你为之着迷……
你們不要罵什麽“滿洲韃靼”啊,你們南洋一帶的華人所說所謂的“華語”(國內叫做普通話,港澳人叫做國語)就是滿洲韃靼的語言來的。
回复删除對不住,我很少說那個所謂的韃靼式華語,我是一個實實在在漢族客家民係後裔,祖上十八代都是漢族,我說粵語、客家話比說普通話還要多……
删除滿洲人本來就是韃靼人,韃靼人是操阿爾泰語系的民族,我沒有罵什麽的~ 請不要對號入座…… 韃靼本來就不是什麽貶義詞~ 我只不過是說“而非满洲鞑靼的服饰。”根本就沒有辱駡滿族…… 況且我是一個華人,説白了點也是漢族,我只不過說了那句:“他身着的官服,依然是明代的汉服”……如果你這樣都看不開的話,我只能說那是你的問題了~